照明实景现场,如何评测眩光

2024-11-05

照明现场如何评测眩光


一、主观评价法

亮度对比法:

操作过程观察者在现场直接感受眩光,同时对比产生眩光的灯具(或发光体)与周围环境的亮度。例如,在一个办公室照明场景中,观察电脑屏幕附近的灯具是否产生眩光,就要同时留意灯具亮度和屏幕背景亮度。

原理:人眼对于亮度的感知差异会导致眩光感觉的产生。如果灯具亮度远高于周围环境亮度,而且其光线进入人眼的角度使得视觉产生不舒适感,就可能存在眩光。通常用灯具的亮度(L)与背景亮度(Lb)的比值来初步评估眩光的可能性,当 L/Lb 超过一定值时,眩光可能就比较明显。

眩光指数(CGI)评价法

操作过程这种方法需要观察者根据特定的眩光标准对现场的眩光程度进行打分。一般会采用 7 级评分制,从 “没有眩光(1 分)” 到 “无法忍受的眩光(7 分)”。例如在商场照明实景现场,多个观察者可以在不同位置和角度对商场的照明灯具产生的眩光进行打分,然后综合评估。

原理:它是基于人眼对眩光的主观感受而建立的一种评价体系。考虑了眩光的强度、大小、位置以及观察者的视觉适应状态等多种因素。其计算公式较为复杂,涉及灯具的发光强度分布、观察者位置等多个参数,但基本思路是通过量化这些因素来得到一个能反映眩光主观感受程度的指数。

二、客观测量法

亮度计测量法

操作过程:使用亮度计来测量灯具的亮度以及周围环境的亮度。在实际照明现场,如教室照明环境中,需要先确定可能产生眩光的灯具位置,然后将亮度计放置在人眼通常所处的位置(如学生座位高度和角度),分别测量灯具发光部分的亮度和视线方向上的背景亮度。

原理:亮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亮度值(单位是坎德拉每平方米,cd/m²)。通过对灯具本身亮度和背景亮度的测量,就可以像前面提到的亮度对比法一样,计算亮度比值来评估眩光。而且,对于一些有亮度限制标准的场所(如医院手术室),可以直接测量灯具亮度是否超出标准值来判断是否会产生眩光。

成像亮度计测量法:

操作过程:这种仪器可以拍摄整个照明现场的亮度分布图像。在大型的室内照明现场(如展览馆),将成像亮度计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拍摄包含灯具和周围展示区域的图像。然后通过软件分析图像中的亮度分布情况,确定高亮度区域(可能产生眩光的灯具)和周围区域的亮度对比。

原理:它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亮度信息,并且可以对每个像素点对应的亮度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整个照明场景中的亮度差异,不仅可以发现产生眩光的点光源,还能对大面积的高亮度反射面(如反光的展板)导致的眩光进行评估。其原理是基于光学成像和亮度检测技术,将接收到的光线强度转化为数字图像中的亮度值进行分析。

三、主观评价法和客观测量法的优缺点

主观评价法优点

l 贴合实际感受:主观评价法能够直接反映人眼在实际环境中的视觉感受。因为眩光最终是人的一种视觉体验,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考虑到个体对眩光的敏感度差异。例如,在办公室环境中,不同员工对头顶灯具产生的眩光感受可能不同,主观评价法就能很好地捕捉到这种差异,从而为个性化的照明设计提供参考。

l 综合评估:可以综合考虑眩光产生的多个因素,如灯具亮度、大小、位置以及背景环境等因素对人眼的综合影响。例如,在博物馆照明场景中,通过主观评价可以考虑到展品的反射特性、周围展柜的亮度以及参观者的视线方向等复杂因素,而不仅仅是灯具本身的亮度来判断是否产生眩光。

l 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在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依靠观察者的视觉感受和简单的记录工具(如纸笔用于记录评分)就可以进行。这种简单性使得它在一些初步评估或者对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合非常实用。例如,在小型店铺进行照明调整时,店主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眩光问题。

主观评价法缺点

l 个体差异影响大:不同观察者的视觉敏感度、个人偏好以及对眩光的耐受程度不同,会导致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差异。例如,年轻人和老年人对眩光的敏感度可能不同,同一照明环境下,年轻人可能觉得眩光可以接受,而老年人可能觉得很刺眼。

l 难以量化和标准化:主观评价法得到的结果主要是基于个人感受的描述或者简单的评分,很难将其精确地量化为一个统一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数值。这就使得不同评价之间的比较和分析相对困难,也不利于形成统一的眩光评价标准。例如,一个人评价为“中度眩光”,另一个人可能也评价为 “中度眩光”,但他们所感受到的实际眩光程度可能由于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l 效率较低:当需要对大面积或者复杂的照明环境进行评价时,需要多个观察者或者在不同时间进行多次观察,以减少个体差异带来的误差,这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例如,对于大型体育馆的照明眩光评估,要得到相对可靠的主观评价结果,需要组织大量的观众或者运动员进行观察和评价。

客观测量法优点

l 数据精确、客观:客观测量法能够提供精确的物理量测量数据,如亮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灯具和背景的亮度值(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²)。这些数据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在照明产品的质量检测中,通过亮度计测量灯具的亮度来判断是否符合眩光标准,数据准确且具有说服力。

l 便于量化和标准化:可以将测量结果量化为具体的数值,进而建立统一的眩光评价标准。例如,通过亮度对比值或者眩光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判断眩光是否超标,有利于照明行业的规范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如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可以明确规定在某些特定场所(如医院手术室、学校教室等)的亮度对比上限,以确保照明质量。

l 高效快速:对于大面积或者复杂的照明环境,可以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如成像亮度计)快速获取整个区域的亮度分布信息。例如,在大型商场或者展览馆的照明检测中,成像亮度计可以一次性拍摄大面积的照明场景,然后通过软件快速分析出亮度分布情况,提高检测效率。

客观测量法缺点

l 不能完全反映主观感受:客观测量法侧重于物理量的测量,虽然能够提供亮度等数据,但无法完全替代人眼的主观感受。例如,即使灯具和背景的亮度对比在允许范围内,但是由于光线的颜色、闪烁频率等因素,人眼仍然可能感觉到眩光,而这些因素在单纯的亮度测量中可能被忽略。

l 仪器设备要求高: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如亮度计、成像亮度计等,这些仪器价格较高,并且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例如,高精度的亮度计可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校准,而且校准设备也比较昂贵。

l 测量位置和角度的局限性:测量结果与测量位置和角度密切相关,如果测量位置和角度选择不当,可能会遗漏一些眩光问题或者得到不准确的结果。例如,在测量有多个灯具和复杂反射表面的环境中,只从一个角度测量可能无法发现某些位置的眩光情况。

在照明领域,聚强运动照明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创新的技术脱颖而出,特别是在灯具防眩功能和性能的研发和优化上,运用多重防眩技术,如增加遮光罩规避眩光,减小可视面减小眩光,降低发光面辉度弱化眩光等,极大的降低了灯具眩光对运动员的不良影响。

聚强照明不仅开发了各式灯具的防眩遮光装置,而且发明了高效节能的漫反射出光结构的灯具,获得国家多项发明和适用新型专利。

聚强运动照明,立志成为运动照明行业防眩灯具领域的创新领导品牌!

选择聚强运动照明的防眩灯具,就是选择高品质、舒适、安全的照明解决方案。


分享